意昂体育介绍

意昂体育介绍

它一上映,岛国没破防,一小撮人先急了

2025-07-31

《南京照相馆》,已爆!

豆瓣评分 8.6,与《罗小黑》并列成为暑期档第一高分。

单日票房过亿,6 天破 6 亿,预测总票房 37 亿。

几天前,探长简明扼要地评价了《南京照相馆》:

故事以小见大,扣人心弦,前半段克制,后半段煽情。

虽然结尾处理得不好,但不影响它是探长今年看过最好的影片之一。

今天,我想再谈《南京照相馆》,主要讲两点——

第一点:照相馆背后的真实历史。

第二点:洗白的和平之塔。

如果仍然有人认为《南京照相馆》在消费民族创伤,煽动民族情绪,宣扬民族仇恨,

甚至还有极端分子给导演申奥 P 遗像的。

对此,我还是那句话:

"我们,不是朋友。"

「南京照相馆」

Dead To Rights

2025.7.25

01

京字第一号证据

《南京照相馆》以京字第一号证据、真实照片等历史证据打底。

电影里,吉祥照相馆的原型是华东照相馆。

苏柳昌(刘昊然 饰演)的角色原型是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

毓秀(高叶 饰演)最终运出来的底片,灵感来自"京字第一号证据"。

华东照相馆的前身是南京城小有名气的美利生照相馆。

1935 年春,摄影家王洁之联合姚少沧、周兆丰等人成立南京影社,社址正是美利生照相馆。

南京沦陷前,照相馆老板为了避难,将店铺盘给了二郎庙芙蓉相馆的店主,后改名为华东照相馆。

1938 年 1 月,南京大屠杀还在持续。

一位侵华日军少尉拿着两卷胶卷来到华东照相馆。

学徒罗瑾洗出照片后发现,照片除了一些杀中国兵头的照片,还有一些是强奸妇女的内容。

看到这些照片,他着实被惊吓到了。

冷静片刻,他当即决定,想办法把这些照片留下一套。

于是,罗瑾偷偷加洗了 30 多张照片,从中选出 16 张装订成相册。

他还在相册上画了一张配图:

左边是鲜红的心脏,右边是一把滴着鲜血的尖刀,上方还有一个大大的"耻"字。

那一年,罗瑾只有 15 岁。

当时,侵华日军粉饰战争,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罪行。

整个码头,是一座黑黝黝的尸山。有五十个或许一百个人影在其间来回走动,他们在往江里拖尸体。痛苦的呻吟,流淌的鲜血,痉挛的肢体,再加上哑剧般的寂静。对岸隐约可见。就像月光下的泥泞一样,整个码头在微微闪光,那是血。

尸体像漂流的木头被浪冲过来;在岸边,重叠地堆积着的尸体一望无际。这些尸体可能有几千、几万,数目大得很。

哭喊着的支那(中国)人被装进邮袋中,西本(日本兵)点着了火,汽油一下子燃烧起来。就在这时袋子里发出一种无法言状的可怕的喊叫声。袋中人用浑身的力气使袋子跳了起来,自己滚动 …… 手榴弹在水中爆炸了,水面一下子鼓了起来,然后平静下去。

剖腹、枭首、轮奸、活焚、百人斩 …

这些丧心病狂、穷凶极恶的暴行日复一日地上演,南京城沦为人间炼狱。

为了保存这本相册,罗瑾谨小慎微。

他曾把相册藏在照相馆黑房,但由于日本人经常出没,出于安全的考虑,就转移到家里,放在横梁上。

考入伪军通讯集训队,他担心被害人发现,又转移到位于毗卢寺的宿舍床板底下。

集训队毕业典礼那一天,伪军宪兵发现一枚手榴弹,引发全寺大搜查。

意识到宿舍也不安全,他就将相册藏在毗卢寺厕所的墙壁里。

本想等着放假再把相册带回家,结果相册竟然不翼而飞了。

他顿时惊慌失措,为避风头,不得不逃离南京。

意想不到的是,这本相册掉落在毗卢寺的草丛里。

与罗瑾一同参加培训的通讯队学员吴旋发现了这本相册。

他先把它藏佛像底座里,后又藏匿在家里。

这一藏就是数年,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

图源网络

1946 年 10 月,南京大街小巷张贴布告,号召市民检举揭发日军暴行。

看到布告,吴旋小心翼翼地把相册送到南京市临时参议会。

他在呈文书写道:

"经无数困苦,始终未忍遗弃,以便将来供与敌人清算之资料 …… 抗战胜利以来,此十六张照片始得重睹天日今闻贵会有搜集敌寇罪行、侦讯战犯用,特将该项材料检出,请代送有关机关,使残暴敌寇得以明正典刑。"

后来,这本相册作为"京字第一号证据"转交南京军事法庭,成为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的关键证据。

图源网络

法庭之上,谷寿夫坚决否认南京发生过任何大规模屠杀事件。

" 1937 年 12 月 21 日,我奉命到芜湖,在南京只有一个星期,没有听说屠杀消息。"

但这本搜集 16 张南京大屠杀照片的相册,击碎了谷寿夫的谎言。

《关于协助调查南京大屠杀案经过概述》提到谷寿夫看到相册证据后的神情:

"本会所搜集之大屠杀照片十六帧,据报纸所载,谷寿夫被侦讯时,曾见面色变,慌乱不能自持。"

02八纮一宇塔

《南京照相馆》对侵华日军的虚伪面孔的刻画令人无法释怀。

对流浪狗心存怜悯,对襁褓中的婴儿、妇人幼童却野蛮屠戮。

嘴上交朋友,以通行证为诱饵,实则阴险设计,引向一条断头路。

此外,电影里还有一处情节——

日寇扒南京城墙的青砖,打算送回日本,为八纮一宇塔添砖加瓦。

这段历史被提及,可谓用心良苦。

八纮一宇是日本帝国主义格言,意为"征服世间的四面八方,置诸于一个屋顶之下"。

它宣扬对外侵略扩张、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正当性。

1940 年,为了纪念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即位 2600 周年,日寇在宫崎建造"八纮一宇塔"(又名,八纮之基柱),宣扬所谓的"皇威"。

5 月 20 日施工,11 月 25 日竣工,超过 6 万人参与。

八纮一宇塔

宫崎是天皇家族的出生地,所以塔身只用宫崎出产的石材。

塔基的石材是从日本帝国主义践踏蹂躏的土地搬运而来。

当时的陆军大臣坂垣征四郎号召在亚洲各地的军队捐献当地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石材。

"宫崎县、各县、朝鲜日本总督府、中国台湾省、南洋厅、关东县等,以及当时在日本殖民地和甲午战争中作战的士兵的自愿捐赠"。

表面是捐献捐赠,实际为盗取、掠夺。

塔基的 372 块石头里,1 块来自库页岛,123 块来自朝鲜,还有一些"日本侨民"从加拿大、秘鲁、新加坡、菲律宾捐献的石头。

而来自中国的石头则有 238 块,占总数的 64%。

长城、故宫、泰山山顶、庐山、南京中山陵、黄鹤楼等象征中国民族精神的神圣之地均遭恶手。

建设"八纮一宇塔"的倡导者宫崎县知事相川胜六在《筑塔主旨书》中提到:

"八纮一宇是显现在东亚大地上的神圣事业。武力侵略亚洲是赋予我大和民族的历史使命。"

毫无疑问,这座八纮一宇塔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帝国主义产物。

罪孽深重,罄竹难书。

日本战败后,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

1946 年,为了消除日本军国主义的余绪,"八纮一宇塔"的铭文和荒御魂像被拆除,塔内存放的秩父宫雍仁亲王的书法也被移走。

"八纮一宇塔"摇身一变,改名为"平和之塔",寓意召唤和平,实在讽刺至极。

最无耻的是,日本军国主义余孽还不死心,将拆除的东西秘密转移到宫崎神社。

盟军占领结束后,"八纮一宇塔"变相复活。

重新修建荒御魂像、重新修复"八纮一宇"铭文 … 这座帝国主义之塔招摇过市,有恃无恐。

讽刺的是,1964 年东京奥运会圣火在宫崎市的接力点正是从"八纮一宇塔"开始。

它真正成为和平的象征,宣扬世界和平和奥林匹克精神吗?

未必!未必!

它掩盖不住塔基 372 块石头发出的怒吼。

03谁该反思?

《南京照相馆》这部作品并不完美,有槽点和疑惑。

阿昌为什么不对伊藤补刀?阿昌对着伊藤拍摄的南京风景照片念地名,有点煽情过了?日军强杀老金,为啥放过了毓秀?

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瑕不掩瑜,依旧是一部好作品。

1984 年,1756 人;

1997 年,1200 人;

2006 年,400 人;

2015 年,133 人;

2017 年,104 人;

2021 年,69 人;

2025 年,26 人 …

截至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 26 人。

然而,还有一些反思怪在差评 《南京照相馆》,批评其煽动民族情绪。

对此,我不禁要问:

加害者真正反思过吗?你充当什么人间大聪明?

谢桂英于 2025 年 5 月 15 日上午去世,享年 101 岁

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有一段话:

"直到今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所谓礼貌的回答是指给出一个令提问者感到满意的答案。彬彬有礼竟然是日本人的民族特性,是不是有点儿令人吃惊呢?"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为了避免承担战争责任销毁所有的军事记录。

陆军参谋本部所在地,连续 3 天冒出阵阵浓烟,几乎所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被烧毁。

1982 年 6 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高中和小学教科书过程中将"侵略"改为"进出"或者"进攻",把南京大屠杀的起因说成是"由于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

至今日本官方含糊其辞,极右翼已抬头,靖国神社照拜不顾。

"不否认存在杀害非战斗人员及劫掠行径,但对遇难者的具体人数存在多种意见,难以认定准确的数字。"

加害者扮演受害者在全世界叫惨。

而反思怪竟然把刺刀对准自己,责怪起自己。

人至贱则无敌啊,羞煞先人!

枫桥过,但见雨花楼,渡江口,伤痛泣诉说。

墙垛破 ,遍地满疮孔,化归尘烟,雨水落。

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国殇,不会淡忘这份永久的伤痛。

为了三十万冤魂,更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意昂体育介绍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