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以法之名》演员演技剖析:高光与瑕疵并存的律政群像

2025-07-12

#2025暑期档#

2025 年律政悬疑剧凭借高密度的权谋博弈和全员 “疯批” 人设,成为观众热议的爆款。剧中演员们的表演被赞 “人均戏精”,但在精彩之余,也有部分细节处理引发讨论。张凌赫、李兰迪等四位演员的表现,虽有亮点,却也存在一些不足,值得从专业视角深入分析。

一、新生代演员:爆发力有余,细腻感不足

1. 张凌赫:法庭上的 “疾风骤雨” 少了几分沉淀

张凌赫饰演的新人律师江枫,在法庭辩论时眼神坚定,台词铿锵有力,展现出了角色的锐气。然而,在情绪转换的细腻度上,他的表演稍显逊色。第 12 集中,当江枫得知导师黑化,从震惊到崩溃的情绪转变仅用了 3 秒,仿佛是 “一键切换”,缺乏层层递进的铺垫。面对复杂案情,他习惯性地皱眉抿嘴,单一的微表情难以呈现角色内心的复杂算计。对比同场戏中王阳饰演的反派导师,仅通过嘴角抽动、手指蜷缩的细微动作,就将伪善面具下的裂痕展现得淋漓尽致,高下立见。

2. 李兰迪:双重身份的 “割裂感” 未被巧妙化解

李兰迪塑造的卧底记者林小雨,伪装身份时的甜美模样极具欺骗性。但在切换真假人格时,她的表演稍显刻意,过度依赖夸张的肢体语言,如突然甩头发、声线拔高,给人一种 “话剧感过重” 的突兀。在情感戏方面,与男主对峙时,她虽眼泪汹涌,却缺少红眼眶、鼻头微动等生理反应,让情绪的表达流于表面,难以让观众产生共情。

二、资深演员:经典模式中的 “自我重复”

3. 刘奕君:老戏骨的 “舒适区困境”

刘奕君饰演的律所大佬陈国坤,老谋深算的眯眼微笑、拄拐杖的压迫感依旧精准,展现出了资深演员的功底。然而,他在塑造这个反派角色时,过度复用过往作品中类似的表演模式,比如《琅琊榜》谢玉式的 “冷笑 + 捻佛珠” 表情包,让角色缺少新意。在第 24 集的终极黑化宣言中,他仅靠台词输出,眼神里却没有癫狂或悲凉的层次变化,被网友调侃为 “AI 念稿”,未能将角色复杂的动机充分展现。

4. 江疏影:精英形象下的 “情感失语”

江疏影饰演的精英检察官苏曼,制服造型气场全开,背诵法律条文时流利自如。但在表情管理和情感表达上,她的表演稍显僵化。90% 的戏份中,她都保持着 “冷脸 + 抱臂” 的姿势,即使在丧父这样的重场戏中,也仅是嘴角微微下垂 2 毫米,难以传递出角色内心的悲痛。在训斥下属的职场戏中,她声调平稳,缺乏起伏,没能展现出权威感与疲惫感交织的复杂情绪,让角色显得不够立体。

三、争议焦点:角色局限还是演技瓶颈?

演员

观众质疑点

辩护观点

关键例证

张凌赫

“咆哮式演技” 透支角色成长线

新人律师本就冲动莽撞

第 8 集当庭摔文件被批 “法盲行为”

刘奕君

反派模板复制粘贴

权谋老狐狸本该喜怒不形于色

与王劲松对戏时微表情被碾压

江疏影

冷艳花瓶定位固化

检察官需维持理性人设

唯一破防戏(红酒泼脸)像拍广告

四、演技突围指南:细节成就经典

1. 张凌赫:向细腻处取经

张凌赫可参考《黑暗荣耀》中李到晛的表演方式,用眼神失焦、吞咽动作等细微表现,替代直白的嘶吼,更细腻地诠释角色的绝望情绪,让表演更具层次感。

2. 李兰迪:从细节区分人格

李兰迪不妨学习《白夜追凶》中潘粤明的表演技巧,通过不同的步态差异,如记者时的轻快步伐与卧底时的拖沓姿态,巧妙区分角色的双重人格,增强表演的真实感。

3. 刘奕君:突破固有模式

刘奕君想要突破,可借鉴《扫黑风暴》中王志飞的表演,在角色黑化时,用手指抚过亲人遗照等新颖且富有感染力的动作,替代重复地捻佛珠动作,让角色的转变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4. 江疏影:用细节传递脆弱

江疏影可以参考《傲骨贤妻》中朱丽安娜的表演,在整理袖口等日常动作时,加入微微颤抖的指尖细节,展现出角色强势面具下的脆弱,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尽管这四位演员的表演偶有瑕疵,但整体仍在及格线之上,在豆瓣的演技评分均>7.5 。而剧中王阳饰演的秦岳,一个挑眉便能暗藏三重算计;咏梅饰演的法官,仅用闭目沉吟就诠释出司法良知的两难,堪称演技天花板。正如网友调侃:“在全员 800 个心眼子的律政丛林里,微表情掉线一秒都可能被‘暗杀’!” 期待在第二季中,演员们能带来更精彩的表现,卷出新的演技高度。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