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中国篮球的问题, 是一样的!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2025-07-23
亚洲杯半决赛女篮输日本。
日本女篮投疯了,全队三分球34投16中,命中率高达47.1%。
深圳的台风、暴雨,注定让今夜很凄冷,现场观战的我,被淋成了落汤鸡。
输球且下雨,没法找个地方快乐一下。回到家洗个热水澡,趁着还在那样的情绪里,胡乱写点什么吧。
我记得,从深圳市体育中心篮球馆座位走到上车地点的那段路,格外漫长。
因为主场输球,身边绝大多数人都低头不语。
当我走到出口的时候,一位大概6岁的小女孩打破了平静,问她妈妈:“妈,你伤心么?”
她母亲说:“当然啦!那是我们自己的国家队啊。”
小女孩还小,相信多年以后,她会明白中国女篮vs日本女篮的意义。
那是多么朴素的对话啊。
输球,难受是一定的。
但如果帝哥只一昧地发泄,是没有意义的。怪某位球员,或者主教练,也没有意义。
那大晚上讲点什么呢?
回答几天前写在文末的一个“高大上”问题吧:“咱中国人,应该适合打怎样的篮球?”
经历了这么一场输球,你身边一定会有这样的球友问:“咱什么时候能学日本,什么时候能有后卫像田中心那样牛逼?”
朋友们,要明白一件事:赢日本比学日本简单。
咱上一届亚洲杯赢没赢?亚运会决赛赢没赢?
输球不是最闹心的,闹心的是,中国篮球似乎不知道应该打怎样的篮球...
从现在的篮球潮流来说,那版本一定是高快准。NBA是不是高快准?欧洲篮球是不是高快准?
你一定会想着反驳我:“人家日本怎么是小快灵呢?”
朋友们,你以为田中心不想长到1米8么?你以为河村勇辉不想拥有赵睿的尺寸么?
朋友们,你以为日本篮球不羡慕我们有韩旭、张子宇这种尺寸的内线么?
他们是国内选材受限,没办法。
咱大🇨🇳,好苗子一定是比对面多的。
但咱们呢,男篮和女篮,成年国家队和青年队,暴露的毛病是一样的:
当快速传导、精准三分、无限换防,这些元素构成了当代篮球的全球语汇的时候,我们只会依赖高度打球。
投篮,绝对是传统篮球现代篮球最重要的,能投并投得进。
不管男篮还是女篮,不管是成年队还是U19,如果你还重点培养没有篮的小后卫,一定不行。
所以,我特别不理解宫鲁鸣指导的这个表达:
“李缘是一位年轻的老队员,年纪不大但已经参加过两次奥运会,我认为她是未来接过中国队大旗的人,带领队伍前进。”
不是针对李缘,而是针对她这个风格类型的球员,打世界大赛就是不行。
男篮那边的例子,就不赘述了。
人家19岁的田中心,能面对防守运着投篮,我们的呢?
永远要相信,在同一片土地上,训练体系、理念的问题,男篮女篮都一样。
是咱们的球员不认真练习呢?永远别这样觉得。
什么是基本功?能在这种比赛里发挥出来的才是。
那我们的问题在哪?没办法解决训练和实战的关系。
还是回到以前的老话题:我们练的东西,是不是和实战紧密结合?咱们的国家队球员,一年能打几场有锻炼价值的比赛?
日本的田中心,超级高水平,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吧?人家训练就这么投...
回到上面说的理论,赢日本比学日本简单。
并不是说我们有张子宇、韩旭、李月汝这么好的中锋,就不用了!
非得和日本一样用小个子?抱这种看法的人,绝对有毛病。
有大中锋,一定要好好用。
但是,应该怎么用?应该怎么发挥我们的身体能力优势?我们的锋线尺寸,就可以媲美日本女篮的五号位。
那怎么赢日本?最后我乱写两条:
一、咱拥有世界级内线。(不喜欢如果,但如果今晚的韩旭是刚从美国回来的那个状态,如果李月汝在阵中,咱还是很有希望的...)
二、咱培养后卫的水平和能力,我很悲观。
不管男篮女篮,后卫都太磨叽球了,太多的原地运球做选择,你去看看U19,是不是一样?都是一个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
因此从追求成绩的角度,女篮也可以考虑在世界杯到来之前归化一名后卫。我知道,很多人接受不了,但现在的世界篮球,归化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
三、上面的两点,都是短期视角。
从长远讲,还是理念的转换问题。
我们在拥有高度优势的同时,怎么拥抱这个时代,也变得更快、更准?
这一堆问题,我这种球盲都能看出来,姚明当篮协主席的时候,他能不知道么...问题就在于,目前是无奈的,无解的。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听过很多道理,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